校友 | 罗维佼:青春的色彩不拘泥于舞台大小
发布时间:2025-09-25 所属栏目:榜样力量

1

2

“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在哪里,而在于你做了什么;青春的色彩不在于舞台大小,而在于如何让每一寸土地都绽放光芒。”这是罗维佼常挂在嘴边的话,他用11年时光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。

罗维佼是昆明文理学院2014届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。2014年通过云南省大学生村官考试,任蒙自市文澜镇碧云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助理。后历任红河州传染病医院团总支书记、党支部宣传委员,现任红河州皮肤病防治所党支部副书记、财务科科长。


校园沃土:明晰青春使命

 2009年,17岁的罗维佼怀着憧憬踏入了昆明文理学院(原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)。作为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,他不仅在学业上表现优异,更以出色的综合素质成为校园里的佼佼者。

在校期间,他担任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、计算机协会软件部组长,带领团队成功策划组织了“校园节水周”等多项校园活动。“为了拉赞助,我们跑遍了学校周边的商铺”他回忆道,“这段经历极大地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和活动执行能力。”

不仅是参与实践活动,他在以赛促学方面也未曾放松。201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三天三夜,与团队并肩作战斩获国家二等奖的经历,让他深刻体会到“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的力量”。“这种建模思维后来成了我工作中的重要方法。”他笑称。在校期间,禹云闪老师和其他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,更让他在成长路上倍感温暖。

3

大学四年,他像海绵般汲取知识,考取会计证、教师资格证等相关证书,揽获省级优秀毕业生等多项省级荣誉,更在2013年11月12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。“从母校‘博文明理、敦品励学’的校训中汲取精神养分,在党组织的悉心培养下坚定理想信念,我愈发清晰地认识到青年学子肩负的社会责任。”


乡村课堂:绽放智慧的火花

2014年,刚走出校园的罗维佼初到基层,从“看得见的帮助”做起——手把手教老人用视频通话联系远方子女,耐心指导村民在网上查询惠农政策、缴纳医保费用。渐渐地,“有困难找小罗”成了村民的口头禅。

他发挥数学专业优势,将“互联网+”思维融入基层治理:设计普法漫画让法律条文“活”起来,还将劳动合同法融入其中,配合方言解读文字,在务工村民中火出圈;打造“村务小智库”电子档案库,让原本翻箱倒柜找文件的工作,变成五分钟就能精准调取的便捷服务。这些创新实践不仅让他荣获教育部“奋斗·青春”大学生创业就业典型人物称号,更让基层工作效率实现质的飞跃。

财务知识基础弱?他抱着专业书啃到深夜;党务工作不熟悉?他从政策文件学起,在实践中摸索。“只要保持学习的韧性,就没有跨不过去的鸿沟。”即便工作很辛苦,罗维佼也一直没有落下学习,每天都要抽时间看书。与此同时,工作期间发表的很多文章在红河日报、春城晚报、今日头条、新广网、《云南医院》《大学生村官报》等媒体刊登。


党员本色:用行动温暖人心

4

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!”2013年11月12日,党旗下的誓言掷地有声,罗维佼将这份承诺深深烙进了基层工作的每一个日夜。

5

在麻风村的走访中,他把“人民至上”的理念化作具体行动。围绕学雷锋志愿服务与“三话六学”实践活动,他用项目工作法将为民承诺清单化,不仅收集整理疗养人员的心愿制成“心愿墙”,还牵头开展“话心愿”志愿服务活动,一个个小心愿的兑现,让麻风病患者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。

为了进一步凝聚党建力量,他以“初心引航·情系麻防”品牌为抓手,打造麻风村特色党建主阵地。“麻防人员要用爱心、真心与恒心托起患者希望”,秉持着这一理念,他筹备的“讲党课话感恩、谋发展话团结、学雷锋话心愿”主题党日活动,让党建品牌真正“活”了起来。

他还创新开展轮值示范活动,联合兄弟单位党支部走进麻风村,用一次次并肩行动,慢慢消除大众对麻风病的偏见与歧视。从誓言到实践,罗维佼始终以党员本色,用温暖行动照亮为民之路。


寄语:基层是最好的课堂

基层是最好的课堂,基层实践锻炼是青年成长中最好的加油站。”谈及成长感悟,罗维佼深有感触地说,“这里教会我的,不仅是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,更是对国情的深刻理解和脚踏实地的作风。”他对学弟学妹们寄语道:“大城市有机会,基层同样有舞台。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,既要仰望星空,也要脚踏实地,更好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。”


聆听校友故事,传承校训精神

深耕基层沃土,实干践行初心

在坚守这条道路上

以坚定步履,矢志向前


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