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pyright © 2022. All rights reserved 昆明文理学院版权所有
龙泉校区: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岗头村627号 杨林校区: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职教园区 电话:0871-65843058
发布时间:2025-09-27
所属栏目:校园文化
2025年9月22日至26日,昆明文理学院举办大思政实践教学之“非遗进校园”文化活动周,为让师生全方位、深层次参与活动,本次文化活动周设置“非遗进校园”宣讲体验,采用“理论讲解+实践操作”的模式,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知识宣讲,并指导学生亲手参与制作过程,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,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责任。
此次“非遗进校园”宣讲体验共有10个非遗项目参加:竹编、富民汉族剪纸、嵩明面塑、手工香制作技艺、剑川木雕、掐丝珐琅彩画、腾冲制陶技艺、宣纸烙画、楚雄彝绣、瓦猫。
体验现场



竹编
宣讲体验指导老师:李加云



富民汉族剪纸
宣讲体验指导老师:段云丽



嵩明面塑
宣讲体验指导老师:梁俊利



手工香制作技艺
宣讲体验指导老师:马煜璟



剑川木雕
宣讲体验指导老师:施彬林



掐丝珐琅彩画
宣讲体验指导老师:邓璧玲



腾冲制陶技艺
宣讲体验指导老师:孙斌旺



宣纸烙画
宣讲体验指导老师:王彪



楚雄彝绣
宣讲体验指导老师:李晓丽



瓦猫
宣讲体验指导老师:张航
在各位宣讲体验指导老师的生动讲解与指导下,同学们沉浸式了解了非遗的独特魅力,亲手创作出一件件别具匠心的作品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同学们的优秀佳作,聆听他们的心得感悟吧。
作品展示









学生感悟

2023级汉语言文学C4班
李昱彤
心得感悟:
在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中,我有幸参与了竹编的体验活动,在指尖与竹丝触碰的瞬间,我才算真正明白了“匠心”二字的深刻含义。在一开始尝试的时候,竹丝总“不听话”,要么编错纹理,要么用力不均导致线条凌乱,但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慢慢调整节奏后,终于完成了这件作品。
这次体验让我明白了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,而是需要亲手触摸,用心传承的文化根脉。

2023播音与主持B班
马朝芸
心得感悟:
初见传承人展示技艺时,我完全被震撼了:简单的红纸在剪刀下翻转,几分钟就变成了灵动的窗花。轮到自己动手,才知看似轻松的技艺藏着大学问——下刀的力度、线条的弧度,都得反复琢磨。学习过程中,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渐入佳境,我懂得了“慢”的真谛。每一刀都需凝神静气,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,这让我学会了专注与耐心。
这次活动让我明白,非遗不是课本里的文字,是能亲手触摸的文化。它就在我们身边,期待更多同学一起拿起剪刀,感受这份指尖上的传统魅力。

2024级智能科学与技术班
蔡官婷
心得感悟:
参加非遗面塑体验课,指尖与面团的碰撞间,我深切体会到“以面为纸,以手为笔”的精妙。从起初的生疏揉捏,到渐渐捏出形态,每一步都需耐心与细致。这不仅是技艺的学习,更是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。在创作中感受手工的温度,在成型时读懂匠心的坚守,也让我真正理解非遗“活态传承”的珍贵,愿这份指尖技艺与文化底蕴永续流传。

2024级舞蹈学B班
莫换丽
心得感悟:
这次非遗制香让我触摸到了非遗的温度,自己亲手制香的这一过程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。老师让我了解了化学香与传统香的区别,更印象深刻的是自己选料时与同学一起讨论的过程。选择自己喜欢的香料过程十分有趣,老师也会根据同学偏爱的香味来判断他的身体状况,让我体会到非遗技艺的神奇之处,很有意义。

2024级环境设计班
陆春梅
心得感悟:
在木雕课堂上,亲眼目睹一块木料在工具与巧手下蜕变成叶片形状的精美物件,从构思造型到精细雕琢,每一刀都凝聚着耐心与匠心。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,更是在快节奏时代里,对慢工出细活的坚守,让我真切感受到手工创作的独特魅力,也对匠人精神有了更深的敬意。在课堂上,传承老师细心指导每一位同学完成雕刻,让我深感敬佩。

2024级汉语言文学C2班
刘馨
心得感悟:
今天,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,带我们亲手体验腾冲制陶技艺的魅力。从构思造型到小心翼翼地捏制、修整,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专注。
老师始终在我们身边悉心指导,及时纠正我的不足,让我对陶艺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。当得知我制作的小碗被评为优秀作品时,我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成就感。
这次经历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韵味,更让我体会到了匠人精神的可贵。它将激励我今后更加主动地去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。

2023级播音与主持A班
徐洋
心得感悟:
当我初次拿起那硬硬的绣布和闪亮的丝线时,感觉既新鲜又略显笨拙。刚开始绣时总是出错,但是静下心,跟着图案的脉络一针针走下去,时间仿佛也慢了下来。看着一根普通的线,最终在布上变成一朵像模像样的小花,心里别提有多骄傲了。我这才真切地感受到,每一件精美彝绣作品背后,都藏着难以想象的耐心。这次体验,让我对“手艺”二字有了全新的敬意。守护非遗,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根脉。

202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B班
李林芳
心得感悟:
这周参加非遗体验活动,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了瓦猫,此前都是从古城文创店认识它,裹着五颜六色的外衣,嘴巴大大的,甚是讨喜。通过老师的介绍,我不仅知晓了它的由来,还亲手捏制了一只瓦猫。看着自己的作品,满满的成就感充满我心:它和文创店的不一样,呆萌又抽象,我特别喜欢。感谢这次相遇,让我触摸到非遗的鲜活温度。

2025级小学教育B2班
张湘婷
心得感悟:
指尖捏着细软的铜丝,在画板上一点点勾勒纹样时,才懂非遗工艺的“慢”与“细”。原本以为简单的掐丝,实则要反复调整弧度才能流畅;填色时更需耐心,稍不留神颜料就会溢出边界。当最后一笔颜料晾干,阳光下的纹样泛着温润光泽,成就感油然而生。这不仅是完成一幅作品,更是亲手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——每一道纹路里,都藏着匠人千百年来的坚守。这次体验让我明白,非遗从不仅仅是博物馆里的展品,而是能在指尖重生的鲜活艺术。

2024级英语B班 李粉桃
2024级小学教育A1班 何秀丽
心得感悟:
我与我的同伴都很高兴参加了今天的非遗活动——烙画。在这次活动中,我们不仅了解到了烙画的历史渊源,也对烙画制作的过程有了切实的了解,同时,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非遗烙画的独特魅力。烙铁在纸上游走,温度与力度的把控全凭经验,每一道烙痕都是匠心的印记。在整个制作过程中,我与我的同伴完美配合,分工合作,在一次次的交流合作中,我们完成了作品,也对非遗技艺的传承有了深刻的认识。希望我们的烙画技艺能继续在艺术的百花园里独展风姿。